耳朵的生理構造,主要可分為外耳、中耳、內耳三個部份,連接聽神經至大腦,構成了人類的聽覺系統(如上圖)。

耳部的構造由外耳耳廓進入外耳道後,接著的是中耳耳膜(鼓膜);中耳腔內有三塊聽小骨,分別是鎚骨砧骨及鐙骨。鐙骨接觸到內耳之卵圓孔,聲音由此傳入內耳。

內耳的構造可分為二大部分。耳蝸部分司聽覺,前庭半規管部分司平衡,耳蝸部分集合成耳蝸神經,半規管部分集合成前庭神經,此二神經再合在一起形成耳蝸前庭神經,就是第八對腦神經,由此再走入腦幹的聽覺神經核,接著上達大腦的聽覺中樞。聽覺中樞的主要區域在大腦的顳葉。故耳朵只是用來傳導聲音,最終仍須靠大腦聽聲音。每部份的聽覺器官都各自具備了獨特的功能,分述如下表:

生理構造 

包含器官 

各器官之基本功能 

       

  1. 耳 廓 

  2. 耳 道 

 

    1.

收集聲波,產生主 體效果。

    2.

把聲波傳到耳膜,有擴大效果。

 

     

  3. 耳 膜

 

  4. 鎚 骨

  5. 鉆 骨

  6. 鐙 骨

  7. 卵圓窗

  8. 耳咽管

 

    3.

外耳中耳之分界線,聲波撞擊耳膜時,會引起耳膜之振動,傳入三塊聽小骨。

 4-6.

合稱三小聽骨,以槓桿原理,把聲波的能量轉成機械能,從外耳經中耳送到內耳,有擴大效果。

    7.

是內耳門戶,鐙骨振動,影響其振動,引起內耳淋巴液波動,最後經由圓窗得到釋放。

    8.

連接中耳腔與咽喉部,排除積聚在中耳的液體,維持耳膜兩邊氣壓平衡。

 

     

   9.    

 10. 半規管

 11.    

 12. 聽神經

 

9.10.

維持身體平衡。

   11.

有數以千計的絨毛細胞,將液態能轉換成電能,連接聽神經傳至大腦。

  12.

將電能傳送至大腦,以產生聽覺。

 

  聲波原是以無形的能量存在於空氣中,經耳殼收集後,傳遞至外耳、中耳、內耳,其間能量的形式不斷轉換,以順應各部份聽覺器官之接收,最後傳至大腦,而成為可被理解的有用訊息。耳朵構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eecare 的頭像
    veecare

    veecare健康館

    ve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